欢迎访问兰州凯文雕塑工作室!

联系电话

13389403864

信息动态/news
您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凯文信息

如何保护和传承泥塑这一传统民间艺术?

发布时间:2025-8-27

保护和传承泥塑这一传统民间艺术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,需要从多个维度入手,结合“保护”与“创新”两大核心。以下是具体的策略和建议:

一、 核心:扎实的保护与记录(“存续根基”)

这是所有工作的基础,旨在确保传统技艺不会消失。

  1. 全面普查与数字化建档

    • 对老艺人进行“口述史”抢救性记录:系统性地寻访国家级、省级非遗传承人及民间老艺人,通过高清视频、音频、文字,完整记录他们的师承关系、创作心得、独家技法、配方(如泥土处理、颜料制作)等。这是最紧迫的任务。

    • 建立泥塑数字博物馆:利用3D扫描、高清摄影等技术,将珍贵的传统泥塑作品、制作工具进行数字化保存,建立在线数据库,向全球开放,实现永续保存和资源共享。

  2. 确保传承脉络不断

    • 建立科学的“师徒传承”激励机制:政府或文化基金会可为传承人带徒授艺提供专项资金补贴,鼓励他们招收更多徒弟,并确保徒弟能安心学艺。

    • 支持家族传承:鼓励并帮助传承人的后代子承父业,为其提供更好的学习和创作条件。

二、 关键:有效的传播与教育(“播种未来”)

让更多人,尤其是年轻人,了解、喜欢并愿意接触泥塑。

  1. 纳入国民教育体系

    • “非遗进校园”常态化:不只是办一次讲座,而是与中小学合作开发泥塑美术课程、成立课外兴趣小组,让泥塑成为美育的一部分。

    • 与高校深度合作:在美术院校、设计学院开设非遗研修班,邀请传承人进入大学授课,同时让大学生用现代设计思维为泥塑注入新活力。

  2. 利用新媒体广泛传播

    • 打造“网红”传承人:鼓励和支持传承人在抖音、B站、小红书等平台开设账号,直播创作过程、讲述泥塑背后的故事,通过短视频吸引年轻受众。

    • 开发数字体验产品:例如开发AR/VR应用,让用户通过手机就能虚拟体验“捏泥人”的乐趣,或通过VR“走进”泥塑的历史场景。

三、 动力:创新与发展(“活化利用”)

让泥塑不仅仅是摆在博物馆里的展品,而是能融入现代生活的活态艺术。

  1. 推动产品创新

    • 题材创新:在保留传统经典题材(如神话人物、历史故事)的同时,开发反映当代生活、卡通动漫、社会热点的新题材,使其更接地气。

    • 功能创新:从单纯的观赏品,转向兼具实用性的文创产品、旅游纪念品、家居装饰品、潮流玩具(潮玩)等。例如,开发泥塑形象的茶具、文具、手机支架等。

  2. 拓展应用场景

    • 与文旅产业融合:在文化旅游胜地设立泥塑工坊,让游客不仅是购买,更能体验制作过程,形成“研学旅行”体验点。

    • 与IP和品牌联名:与知名的动漫、游戏、电影IP或国货品牌进行跨界合作,推出联名款泥塑产品,借助大IP的流量破圈传播。

四、 保障:政策与市场支持(“营造生态”)

为泥塑的传承和创新创造一个健康可持续的环境。

  1. 政策与资金支持

    • 政府继续提供非遗保护专项资金,并确保款项能有效落实到传承人和项目上。

    • 对从事泥塑创作、生产、销售的小微企业和个人工作室给予税收减免、创业补贴等扶持。

  2. 培育市场与品牌

    • 打造地域品牌:帮助著名的泥塑产地(如天津“泥人张”、无锡惠山、陕西凤翔)申请地理标志,打造区域公共品牌,提升整体价值。

    • 拓展销售渠道:除了线下工艺品商店,大力开拓电商平台、跨境电商渠道,让泥塑产品能卖到全国乃至全世界。

总结来说,保护与传承泥塑艺术需要:

最终目标是让泥塑从“被保护的遗产”转变为“有活力的产业”,让人们因为喜爱而购买,因为认同而传承,从而实现真正的活态传承。

上一页:泥塑艺术的制作工艺是怎样的   下一页:泥塑人物需要注意什么